欢迎访问中学数学月刊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最新资讯
主编回顾
现在位置: 首页  杂志概况  主编回顾

唐复苏

新的一年来到了.我们这本杂志从1978年创刊以来也已经进入第20个年头了,恰逢本刊改用新的刊名,又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喜讯,在由北京大学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本刊名列中学数学教学核心期刊之首.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回顾本刊创业的历程,看看今天欣喜的成绩,不禁感慨万千,更鞭策我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一、创业

1978年,迎来了我国科学教育的春天.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原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并开始编写新的教材.

当时,我们苏州大学叫江苏师范学院,长期以来,积累了培养中学师资、研究中学教育的丰富经验.我们数学系也不例外,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是一个传统强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就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我系一些志同道合的教师聚在一起,议论着怎样为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服务.想着想着就想到一起来了,办一本杂志!”通过她,宣传新的教学大纲,介绍数学和数学教育的新思想、新成果,帮助中学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实现数学教学的现代化.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当时的总支书记江静同志(后任苏州大学副校长)还和我们商量编委会的人选和一些具体的做法.校领导也极为关注,专门拨出八千元经费给三家杂志,并由教务处直接分管.

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的同行专家获悉了我们准备创办中学数学杂志的消息以后,也纷纷来信表示支持和祝贺,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当时的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江苏省数学学会理事长周伯壎教授于197872日来信说:你们拟办一刊物,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支持.江苏也确需此.我看,以江师之力,可以向全国发行.

197838日,数学系总支宣布编委会的名单.编委会班子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又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从此,刊物的创建工作正式开始了.

创刊时,刊物定名为《中学数学研究与讨论》,季刊,内部发行.

万事起头难,起初几期的稿子都是一篇一篇去约来的.创刊开始的前6期,虽然没有华丽的封面(我们戏称为白皮书),但是,所发表的文章却都是货真价实的,不乏精品佳作.

为配合新大纲、新教材的贯彻实施,我们组织发表了全国统编教材组的一些老师的来稿.我系周大炎老师当时正在北京参加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他写了一篇中学数学教学要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发表在创刊号的头版头条.其他还有如王汉生的新编中学《数学》是怎样渗透集合初步知识的,陈朝龙的关于中学平面几何教材改革,曾宪源、蔡上鹤的新编中学数学教材ʻ线性方程组ʼ一章简介,分别发表在1979年的第134期上.

当时新的教学大纲开始渗透现代数学的思想,增加了有广泛应用的概率统计、电子计算机等的初步知识,对这些内容,不少中学老师还不很熟悉.为此,我们组织本系几位老师撰写了介绍新知识的稿件,如在创刊号上就发表了集合与映象(高国士),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钱汉臣),概率与数理统计浅说(陈庆云)等.

本刊的竞赛题试题选登提供的信息颇受读者的欢迎,其实这在创刊头几期就已显露出来了.当时,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在我国还鲜为人知,只是在19787月的一张《参考消息》上刊出了第2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6道试题.我们及时组织了本系的几位老师作了详细的解答,完整地发表在1978年第2期上.同时还针对一些题目的解答,发表了一些研究文章,如单色三角形与和自由集”(吴利生)重迭原则与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唐复苏),以及有关的小资料斐波那契数列的几个性质.此外,还在1979年第1-4期接连发表了67届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题解1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题解美国第30届数学年试试题等.

1980年,本刊更名为《中学数学》,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了刊名.1981年,从季刊改为双月刊.

1982年,本刊开始由邮局公开发行.建立了7人组成的常务编委,并配备了专职编辑,编审工作越来越正规化了.《中学数学》一登上舞台,就以其贴切的内容和良好的品味很快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发行量一度达到九万九千册以上,被人们誉为中学数学教学的四大刊物之一.

1987年下半年,本刊又从双月刊改为月刊.

二、开拓创新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事业在发展,编辑部始终没有忘记为数学教学改革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这一宗旨,深入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学科研究的前沿,努力开发稿源,不断提供新信息、介绍新成果、宣传新思想、交流新经验,发表了一篇又一篇好文章.

1984年,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在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的倡导和组织下逐步推开.我们约请徐利治先生写了一篇专稿数学方法论和数学教学改革,发表于1984年第5期.紧接着,又在1984年第6期和1985年第1期发表了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两篇数学方法论漫谈:化归是数学家们用以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应该培养对于数学美的鉴赏能力.这些对于在我国数学教育界开展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提起平面几何入门,中学数学界的老师可能会想到常州教研室杨裕前的名字,而他的关于平几入门教学的文章最早是在本刊发表的.早在19844月,杨裕前在江苏省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无锡会议期间报告了他们关于平几入门教学的研究成果.我们获悉以后,向杨裕前老师约了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和他商谈,在此基础上,本刊1984年第4期以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过好四关’”为题发表了这一篇会议论文(署名常州市数学教学研究会,杨裕前执笔),并加上了编者按,对于他们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抓住了当前教学中的紧迫问题、重视初中的数学教学及其研究等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此文发表以后,对推动初中平几入门教学研究、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数学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正在编制和试验.为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我们召开了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组织编写了《初中数学导学》,并在《中学数学》上开辟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大纲新教材学习研究专栏,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明确要求,深受读者好评.

对于高考这个热点问题,本刊除了在复习之友栏目中切实介绍复习经验外,特别注意正面引导,尤其是在每年高考以后,及时组织发表了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和江苏省阅卷点老师的研究和评论文章,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与复习的正确导向,起了很好的作用,受到同行专家和老师们的关注和好评.

三、吸收名家优作扶持新人新作

本刊的成长,离不开数学教育界同行的关怀与支持,也离不开广大读者的爱护与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苏步青教授,他一贯重视和关心中学数学教育,也十分关怀我们这本小小的刊物.19833月在苏州召开《数学年刊》编委会期间,来我系访问指导,并就数学和数学问题作了演讲,还特地为本刊题了词(演讲稿和题词发表于本刊1983年第2期).最近,又专门为本刊题写了新刊名.

1991年,时值本刊创刊100期,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如程民德、谷超豪、杨乐、姜伯驹、姜礼尚、齐民友、潘承洞、胡和生、萧树铁、周伯壎等纷纷表示祝贺并题了词(题词曾发表在本刊1991年第9期).



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质量是刊物的生命,读者是编辑的上帝.广大的读者既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办刊的支柱,更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给了我们巨大的支持.是他们,提供了一篇篇优秀的稿件,使刊物有了丰富的稿源;是他们,送来了数学教学改革第一线的新信息,使编者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是他们,提出了一条条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编辑工作不断改进.

举个例子来说吧,居高临下是本刊的一个特色,但是如何恰当地把握则是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1984年在编辑部召开的一次中学教师座谈会上,议论到这个问题时,江苏省苏州中学特级教师张祖望风趣地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如果你站在24层楼上看下面,太高了反而看不清楚.最好是站在三、四层楼,既站得高,又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些话至今还记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我们研究和处理有关问题的指针,使我们发表的文章更具有可读性,更贴近广大中学数学老师的需要.

很多名家为我们撰写了很好的文章.除前面提到的外,还有不少.例如,原南京师院附中校长马明撰写的力所能及原则及其教育心理分析”(发表于本刊1985年第3期,被选入《马明数学教育论文集》教法研究第一篇).苏州高级中学的葛云书、苏州十中(原江苏师院附中)的吴世煦也在本刊发表了多篇好文章.这里提到的三位老师都是江苏省八十年代的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他们早在文革前就有点名气了.

《中学数学》注意吸收名家优作,更注重扶持新人新作.既出高质量的作品,又为读者、作者提供发表文章的园地,促进中青年人才的成长.每月数百篇来稿,不管作者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他们是大多数),都一一认真审读.在审稿时绝不以名论文,而是重在质量.对于一些基调较好,有一得之见但文笔欠佳的稿件,编辑尽心尽力为其精心加工,给予发表.许多原来不出名的中学老师,包括现在许多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据不完全统计,仅江苏省就有近20),他们的许多作品(有不少是处女作)就是成名以前在本刊发表的.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苏淳,19811982年相继在本刊发表相互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关于组合的两类问题关于集合的一个定理等文章,来稿时所署工作单位是合肥八中(直到他1983年来稿时,我们才知道他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博士).也许正是因为开头这段交情,在他成为博士、教授之后,仍然为本刊撰稿,惠赐数学奥林匹克的资料.

苏州高级中学的夏炎老师,1982年毕业于江苏师院数学系,自1987年以来,先后在本刊发表文章十余篇,1994年被评为特级教师,成为江苏省最年轻的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许多来自中学的读者和作者纷纷来信赞扬我们认真处理普通教师来稿、注意扶持新人新作的作风.如四川川煤五处子弟中学陈躬老师来信说贵部在录稿原则上使我深受感动,只有你们才是真正的论文不论人.

四、新的起点再创辉煌

1995年,是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腾飞的一年.她被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理科基础科学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了应用数学博士后流动站,新增了两个硕士点,其中包括学科教学论(数学).我院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被省教委评为一类优秀课程.《中学数学》(月刊)作为数学教育专业的学术阵地,作为联系中学的一个窗口,进一步受到校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19957月,本刊建立了新一届编委会,充实了一些年富力强的、学术造诣较高的、热心于本刊编辑工作的专家,还聘请了在苏州市区工作的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和数学教研员担任编委.同时,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各项编审制度,落实审、编、校各项工作的改进措施,推出新栏目,增强可读性,刊物的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20年来,在广大读者、作者和编者的共司培育下,我们这本刊物越来越成熟,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了.在1986-1995这十年间,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本刊文章229篇,列入索引603篇,在同类期刊中排名居前.在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研究会共同研究和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19968月出版)中,本刊被列入初等/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第19位,名列中学数学核心期刊之首(该类总共列入核心期刊26种,其中关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只有三种,另外两种分别列为第2022位).

  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面对数学教学改革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要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发扬创业精神和优良的办刊传统,继续坚持为中学数学教学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办刊方针,反映时代气息,贴近中学实际,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和水平,为面向21世纪的中学数学改革摇旗呐喊,把《中学数学月刊》办成名副其实的第一流刊物,再创辉煌.

  

(本文原载于《中学数学月刊》1997年第1期)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06032411号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十梓街1号 邮编:215006 电话:0512-65112618 E-mail:zxsxyk@suda.edu.cn